榆林市樟子松種子園位于塞上古城榆林市城南15公里處。1979年經陜西省林業廳批準成立,隸屬榆林市林業局。是西北地區唯一的樟子松良種基地?;卣嫉?600畝,其中可灌溉地1200畝,1977年到1980年共定植樟子松530畝,從內蒙古紅花爾基收集樟子松優樹64株,采取髓心嫁接法,到1985年完成種子園營建項目,并對64個無性系建立了采穗圃共計30畝。2006年,續建母樹林500畝,子代測定林30畝,示范林100畝?;噩F有在編職工30人,其中技術干部24人,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7人。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
一、 總體布局合理
良種基地內分有:樟子松種子園、樟子松母樹林、樟子松子代測定林、優樹收集區、示范林和附屬苗圃六個功能區。
(一)樟子松種子園:位于園區的中西部,占地530畝,區劃為6個大區54個小區,已于1980年全部一次性嫁接完成,定植密度6x6m,樹高已達12m,灌溉為自流和一級灌溉渠。
(二)樟子松母樹林:位于園區東南部,區劃在二級灌渠,占地1000畝,分為6個大區115個小區,定植密度5x5m,樹高已達4m。
(三)樟子松子代測定林:位于園區東北部,占地50畝,一次性定植完成,定植密度6x6m,區劃為1個大區8個小區。
(四)優樹收集區:位于園區西南部,占地30畝,選64株優樹作為采集穗條母樹。每個無性系嫁接16-30株,行距3x3m,各無性系在全園內采取單系順序排列。
(五)示范林:位于園區的西部,占地100畝,全部屬樟子松林區空余地,定植1米樟子松苗木密度3X3m主要為樟子松苗木的收集保存、展示綠化名優樹種的種質資源。
(六)附屬苗圃:位于種子園三區灌渠附近,占地20畝,為全園最佳的育苗場地。
二、生產科技雙贏
本著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環境建設為目的,苗木生產以生態造林苗木為主,兼顧經濟林苗木與城鎮綠化苗木。對樟子松良種基地的種子園、母樹林、子代測定林、采穗圃等108.6公頃科研林地及8公頃實驗苗圃地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管護。
(一)、種子園的管理
1、松土除草。經過長期生產實踐證明,隨著除草次數的增加,幼樹生長量隨之提高。其中,表現比較明顯的是地徑生長量,每年除草4次的生長量比每年除草3次的高17%、比每年除草2次的高2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的除草次數與幼林樹高生長的影響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2、灌溉
灌溉可明顯促進無性系植株生長,樹高、胸徑、冠幅生長量超出對照的百分率分別為27%、64%和70%。灌水不僅提高了生長量,而且延長了生長高峰的維持時間。另一方面,灌溉區的連年生長量變化也比較緩和。各無性系的結實量都表現出為灌溉區高于對照區。通過對水熱及其平衡狀況的研究表明:水熱狀況及其平衡關系是影響榆林地區樟子松生長的主導因子。
(二)實驗苗圃管理
結合近幾年榆林林業的發展方向和市場情況,對園區的8公頃苗圃地進行了科學的安排,近五年,平均每年向周邊縣區以及內蒙、寧夏等地供應不同規格的各種苗種。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1)榆林毛烏素沙地樟子松良種基地是迄今為止西北地區唯一的樟子松良種基地、也是分布最南端的樟子松良種基地??芍^毛烏素沙地甚至西北地區樟子松良種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提供場所。
(2)根據子代測定結果,篩選出優良家系11個,其在樹高性狀方面可望獲得18.71%的增益。這一結果為榆林毛烏素沙地選出適合生長的優良家系;同時,為種子園的概念或重建提供了理論依據。
(3)經過分析,篩選出影響樟子松生長的主導因子--水熱商數和年均風速,提出了以水分管理為核心的樟子松種子園經營技術體系。
(4)育苗和造林技術研究成果為樟子松的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撐,加速了樟子松良種化和大面積造林推廣過程。
(5)經過全體科研人員三十年的認真觀察,精心管護,詳實記錄,2008年,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西南林業大學等聯合論證,目前已完成《榆林毛烏素沙地樟子松良種基地建設研究》這一課題,經專家評審該園的樟子松種子園建設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從而對建園30年的成果從科學理論的角度給于肯定。
(四)經濟效益
近三年來樟子松良種基地種子園、展示林、子測定林、苗圃及側柏種源實驗林等共計新增利潤分別在16.0、26.9、29.6萬元,計82.5萬元。新增間接利潤明顯,自2000年以來,項目組在橫山縣、靖邊縣和榆陽區推廣造林8800公頃。根據測定,林分平均蓄積生長量13.7m3.a-1.據粗略計算,木材年均新增利潤347.2萬元,3年合計1041.6萬元。
(五)生態社會效益
根據國內外公認模型及榆林市的有關參數計算,樟子松成林每年每公頃的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和固碳制氧的影子價格分別為4.31、18.71、2.02萬元,生態效益價值合計為25.04萬元。目前已推廣造林8800公頃,如果按照成林三分之一計算,每年的生態效益折合人民幣的加之高達7.3億元。其次,樟子松良種壯苗機器栽培技術推廣應用,使其造林效果、林分質量和林分生長量大幅度提高,從而增強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營造樟子松人工林的積極性。此外,除了生態防護作用,樟子松還可提供許多林副產品。
三、科技支撐作用彰顯
榆林市樟子松種子園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榆林市林木種苗工作站、榆林林校、市林科所為科技支撐單位,聘請有關專家為種子園長期技術顧問。建立定期技術培訓制度??萍贾蔚姆较蛑攸c放在了樟子松良種生產和遺傳品質的不斷提高、優良種質資源篩選、論證和育苗技術推廣應用與提高等方面??萍贾蔚捻椖拷涃M市財政給予了傾斜與支持。
四、組織領導到位
樟子松種子園為獨立法人事業單位,按照市場經濟法則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建設了現代化經營管理制度,實行獨立核算、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實體。根據職能機構設置的要求和林木種苗精英特點,本著精兵簡政,提高效率的原則,核定園區職工30人。
在管理人員中設置主任1名,副主任3名。開展競爭上崗,實行激勵機制,按崗定薪,按勞取酬。全園下設業務組、經營組、辦公室3個職能部門。
(一) 業務組 主要負責林木良種繁育、新技術開發和生產工作
(二) 經營組 主要負責種苗的市場調查預測和經營銷售、售后服務等工作
(三) 辦公室 主要負責財務、資金和資產管理及行政文秘和后勤服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