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名:珊瑚菜
拉丁學名: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別 名:遼沙參,海沙參,萊陽參,北沙參
科 屬:傘形科、珊瑚菜屬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細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面黃白色。莖露于地面部分較短,分枝,地下部分伸長。葉多數基生,厚質,有長柄;葉片輪廓呈圓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頂端圓形至尖銳,基部楔形至截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齒邊緣為白色軟骨質;葉柄和葉脈上有細微硬毛;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葉柄基部逐漸膨大成鞘狀,有時莖生葉退化成鞘狀。復傘形花序頂生,密生濃密的長柔毛,花序梗有時分枝;傘輻不等長;無總苞片;小總苞數片,線狀披針形,邊緣及背部密被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白色;卵狀披針形,被柔毛;花瓣白色或帶堇色;花柱基短圓錐形。果實近圓球形或倒廣卵形,密被長柔毛及絨毛,果棱有木栓質翅;分生果的橫剖面半圓形?;ü?-8月。

生長習性:耐寒力強,休眠期根可在-38℃下安全越冬。播種于10℃情況下,15-20天出苗,高于20℃對幼苗長不利。喜陽光,光照強葉片光滑油亮,色澤濃綠而厚,被遮蔭的葉片失綠變黃,薄且無光。海邊沙灘常有野生珊瑚菜分布,說明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
地域分布:生于中國沿海地區,尤以海濱沙灘上分布甚廣。分布于朝鮮、日本、蘇聯。

食用價值:嫩莖葉均可作為疏菜食用,其根是著名的中藥材,與人參、玄參、丹參、黨參并稱為五參,是一種很有發展的保健蔬菜。
經濟價值:適宜在平坦的沿海沙灘或排水良好的沙土和沙質土壤中生長;抗堿性強,是對鹽堿土的指示作物。珊瑚菜味甘、微苦、性涼,珊瑚菜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常用的保健食品之一,在日本、美國及東南亞地區備受青睞,是一種創匯農產品,畝收益可達4000-5000元。
藥用價值:本種植物根經加工后藥用,即商品藥材"北沙參",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陽虛肺熱干咳、虛癆久咳,熱病傷津、咽干口渴諸癥。

保護現狀:漸危種。珊瑚菜又名北沙參,其根入藥,為中藥材。生于中國沿海地區,尤以海濱沙灘上分布甚廣。隨著城市和港口建設,需要大量用沙,因而生長珊瑚菜的沙灘常被挖掘,生境遭到破壞,影響繁殖生長;加上藥農連年挖根。因此資源逐漸減少,分布面積越來越窄。
保護級別:隨著城市和港口建設大量用沙,使其幾乎絕跡,因而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保護措施:為了持續利用和不致瀕危,建議近海地區的醫藥單位,有計劃采挖使用,并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單項自然保護區,開展引種栽培和繁殖試驗。
開展了野生珊瑚菜資源普查、資源收集的基礎性工作,建立野生珊瑚菜原生境保護點,建立防護、隔離和排水設施,保證野生珊瑚菜原生境不受人為破壞,留給野生菜生長、繁育的空間,有效遏制植物資源衰竭的趨勢。國家農科部門也將對"保護圈"的野生珊瑚菜做進一步研究,以做大面積種植和開發。